为确保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检测精度,在操作时需要从仪器准备、采样过程、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加以注意,具体如下:
:在使用前,要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损坏,各部件是不是正常连接。同时,必须确保仪器经过定期校准,且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。可使用标准粒子对仪器进行校准验证,若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,需及时重新校准。
: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做预热,一般预热时间为 15-30 分钟,以确保激光光源、光电探测器等部件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,减少因温度等因素变化对检测精度的影响。
:清洁仪器的采样口、光学系统等部件,防止灰尘、污渍等污染物进入仪器,影响光路和检测结果。对于可拆卸的部件,如采样管,可使用干净的软布和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擦拭,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并晾干。
:根据检验测试目的和环境特点,合理选择采样点。一般应避免在风口、污染源附近等位置采样,确保采样点能代表被检测区域的整体粒子状况。在洁净室中,通常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布点采样。
:采样口应距离地面一定高度,一般为 0.8-1.5 米,以模拟人员活动和空气流通时的粒子分布情况。同时,要避免采样口与墙壁、设备等物体过近,防止局部气流和粒子分布不均匀影响测量结果。
:严格按照仪器设定的采样流量做相关操作,确保流量稳定。可通过流量校准装置按时进行检查和校准采样流量,若发现流量偏差,及时作出调整。在采样过程中,要防止采样管弯曲、堵塞或漏气,以免影响流量的准确性。
:根据环境中粒子浓度的高低和检验测试要求,合理设置采样时间。一般来说,粒子浓度较低时,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,以保证有足够的粒子被采集和检测,提高测量精度。但采样时间也不宜过长,以免仪器长时间工作产生过热等问题影响精度,通常单次采样时间在 1-10 分钟之间。
:在操作的流程中,要避免仪器受到电磁干扰、机械振动等外因的影响。应远离大型电机、变压器、无线电发射设备等电磁干扰源,放置仪器的台面要平稳,避免人员走动、设备正常运行等引起的振动。
: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,包括测量时间、地点、粒子浓度、粒径分布等信息。确保数据记录完整、准确,避免漏记、错记等情况。
:对多次测量的数据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,可采用平均值、标准差等统计方法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。若发现数据异常,如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过大,要分析原因,判断是否为测量误差或环境异常导致,必要时重新进行测量。
:根据检验测试目的和有关标准要求,规范编制检测报告,清晰、准确地呈现检测结果。报告中应注明测量方法、仪器型号、采样点位置、测量时间等关键信息,以便于用户和有关部门对结果做评估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