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康国宾不做大哥好多年

时间: 2025-04-15 17:08:08 |   作者: POCT即时检测平台系列

  2018年,爱康国宾的创始人张黎刚的一席话,掀开行业“遮羞布”。他称,体检有真假之分,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冒医生,也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,把血倒掉直接给结果……

  但同时,张黎刚在爆料中将自家公司排除在“批评名单”之外,强调“过去十几年当中,爱康国宾坚守做真体检”,并在各个公开场合重申,爱康国宾自创立以来,一直视“客户就是上帝、以质取信”为核心价值观。

  身为“局中人”,张黎刚曾以一己之力硬刚行业,信服力十足。但在芸芸众生“体检原来如此”的慨叹中,爱康国宾似乎并没有如张黎刚口中那样,活成业界“范本”。

  柒财经注意到,黑猫投诉上,截至3月31日,涉及爱康国宾的维权信息达近1300条,数目远超竞友美年健康,后两者为993条;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平台上,“吐槽”爱康国宾的内容也比比皆是。

  比如,一位消费者写道:于2025年3月12日在爱康国宾做体检,报告结果为甲型肝炎抗体和结核杆菌抗体呈阳性,且数值高出正常范围很多倍,但自己之前从未出现此类异常。随即于3月18日又在其他三甲医院重新检查了一遍,显示为阴性。要求爱康国宾退费并赔偿误工费。

  再如,2024年11月11日,一名消费者称,在爱康国宾参加单位体检,当时检查出有实性肺结节4mm,但他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做CT复查后,并未发现此病灶。

  无独有偶,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用户遇到了类似专业技能欠缺、诊疗态度敷衍的状况:“在爱康国宾检查甲状腺,医生用仪器随便一扫就说没啥事。”但她觉得不准,因为去年在四季青医院曾查出过该症结,便提醒医生再仔细看看。这时,医生立马改口,随后又说确实有。

  另有小红书用户称,在爱康国宾体检,体验了一把“硬推销”,即便已经躺在检查床上,还被问“要不要加HPV”。

  2024年10月,南京市民李先生在爱康国宾拔牙后被要求补签《知情同意书》,而此前并未被告知手术风险。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经调查后,对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处以警告并罚款14000元;

  2024年3月,爱康国宾旗下一子公司未明码标价,领到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5万元罚单;

  2023年8月,宁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出爱康国宾使用过期医疗器械设备,一台原本在2021年2月就该“退休”的血沉仪,竟然到2023年年中还在“全勤工作”,经查这台“古墓派”仪器已经服务了5200多人。

  而一波一波的“丑闻”,也导致爱康国宾品牌形象受损,客户信任度下降,昔日的赛道“王者”渐行渐掉队。

  爱康国宾的前身是爱康网。2007年,爱康网与国宾体检合并,正式更名为爱康国宾,聚焦中高端客户群体。日后数年里,乘着SARS的“余温”和“马斯洛需求层次”上移的“风口”,爱康国宾逐步壮大为行业“一哥”,把美年健康和慈铭体检甩在身后。

  2014年,爱康国宾登陆纳斯达克,率先叩开长期资金市场的大门。上市后的第一个财年(截至2015年3月31日),爱康国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答卷”:营收18亿元,同比增长43.7%;归母净利润1.97亿元,同比增长25.5%。

  同年,即2014自然年,美年健康的营收为14.31亿元,归母纯利润是1.4亿元,距离爱康国兵尚有不小差距。

  但到了2015年,爱康国宾(财年)和美年健康(自然年)的营收体量就相差无几,分别为23.96亿元和21.01亿元。

  2016年,美年健康继续狂飙,以营收30.82亿元首次超过爱康国宾。2017年,美年健康将慈铭体检收入麾下,一举把营收提升至62.33亿元,而爱康国宾仅为35.46亿元。

  相较收入,爱康国宾盈利则以更早、更猛烈的“自由落体”之势引发外界唏嘘。2015财年-2018财年,爱康国宾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.38亿元、1.24亿元、-1.09亿元、-1.2亿元。

  期间,爱康国宾还干了一件大事。回到其IPO的时间节点,正值中概股在美遇冷,大部分公司都面临估值偏低,融资前景不明的境况,于是掀起回归潮,爱康国宾也不例外。

  2015年,爱康国宾开启私有化之路。然而,这一事项推进得颇为曲折,开场即遭遇美年健康的收购,张黎刚在当时的公开信中直言,对方发出竞争要约是“敌意的,也是恶意的”,不会将拥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给任何第三方。

  为了美年健康,爱康国宾启动“毒丸计划”,又拉来阿里巴巴、云锋基金、苏宁易购等后援团,对“死对头”提起多个诉讼和举报。

  直到2019年初,爱康国宾正式从美股退市,才给这出一波三折的商战故事画上句号。

  但经此一役,也让爱康国宾元气大伤。虽然其未再披露过业绩,但从门店数量可见一斑。

  柒财经查阅资料,截至2025年1月,爱康国宾在全国54个城市设有170家体检、齿科与医疗中心。

  对比之下,截至2024年6月30日,美年健康通过控股和参股“两条腿”走路,将体检中心总数拓展到608家,约是爱康国宾的3.6倍,且形成以美年大健康、慈铭体检、慈铭奥亚、美兆健康为主的多元品牌矩阵,几乎囊括所有层级客群。

  中国体检市场吃到过两波红利:一是SARS后,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;二是新冠疫情的爆发,使日常保健和预防优先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,促使更多人主动关心自己的身体情况。

  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约为2922亿元,预计2029年达到3916亿元;国家统计局统计初步核算,2023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约4.92亿,行业渗透率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。

  不过,对于爱康国宾此类民营体检机构来说,要想多吃到一口“蛋糕”,并不容易。

  阿里健康的报告说明,2023年公立医院在健康体检中市场占有率占比70.8%,民营体检机构占21.5%,其他医疗机构约7.7%。

  这意味着,在体检领域,公立医院仍然是绝对的大头,而民营机构大概占不足四分之一。

  究其原因,一方面,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坐拥资源优势、技术实力、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团队等,具有较高的可信度,往往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检查结果;另一方面,诸如学校这样的体检“大户”,为了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公信力的考量,多半都会选择与公立医院合作。

  民营体检机构虽然能以灵活的经营销售的策略、相对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流程吸引客户,但本身的硬件条件,以及频繁爆出“黑幕”,拉低了公众对其的信任度,在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
  据柒财经了解,2023年,全国医院增加了1379个,带动体检中心同步增加。另外,慢慢的变多的公立医院出于创收创利考虑,将体检科或保健科,升级为独立的体检中心,也让爱康国宾们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
 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占有率》推算,2023年美年健康、爱康国宾、瑞慈医疗的体检人次分别为2834万、800万和429.45万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在民营体检机构21.5%的地盘中,处在中间的爱康国宾,也没获得太强的话语权,而行业洗牌仍在进行中。

  基于公立医院整体可能上演强者恒强的“马太效应”,美年健康和瑞慈医疗“前狼后虎”,不夸张地说,爱康国宾将面临被“全面围剿”的局面,叠加“负评分”的声誉,要想从中“突围”,并不是特别容易。


联络帝迈
返回
顶部